6月30日,成都商报组织的市民观察团,来到了位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成都市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一探空气中的奥秘
/新闻回顾/
首次亲见空气污染物如何被发现
在上周的“三治一增、共治共享”市民观察团首场活动中,50多名市民走进成都市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超级站)、环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等,零距离了解超级站的主要功能、工作流程及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重要作用。
刚走进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科技创新中心,细心的观察团成员就发现顶楼上有一些奇怪的杆子,高度各有不同,但都顶着些奇怪的“帽子”……它们,其实是空气采样管,而它们脚下就是“空气质量监测特种部队”——成都大气监测超级站。这座占地将近200平方米的超级站,装置着各种空气监测的高精尖武器,被戏称为空气监测的“航空母舰”。
“这里配置了近30台国内外先进的大气监测仪器,监测能力覆盖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规定的6项指标及大气中的pm1、黑炭、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近150项大气监测项目,初步具备了大气污染化学成分自动在线监测、大气光学特征研究、灰霾天气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研究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观测能力。”大气超级站的相关负责人向观察团成员介绍道。
超级站里的仪器,看起来并不起眼,只有伸往楼顶的采样管和连接电脑里不断跳出来的数据,才凸显出它的“高大上”。在观察团的疑问中,工作人员用尽量简单通俗的语句为市民代表详细讲解了每台机器的名称和用途——大气稳定度监测仪通过监测某种特定射线强度从而得到大气稳定度情况;pm10监测仪和pm2.5监测仪分别收集10微米和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经过光浊度计和系列计算公式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
“这是第一次亲眼看见空气中的污染物是如何被发现的,很震撼!”来自青白江某企业的刘东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了每一台仪器的介绍,长期关注成都环保的他对超级站“什么时候建成、里面有什么监测仪器、怎么运行”等的各项数据如数家珍,但却是第一次与超级站亲密接触,给成都市环保局组织的此次活动“点赞”的同时,刘东还对采样区提出了一个建议,“能不能在人与采样仪器之间增加一个屏障,形成一条参观专用走廊,既能保证监测仪器的安全运行、最大程度地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又能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与超级站近距离接触。
他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企业想自己也建一个大气监测站,配备一些环保设施设备。”在刘东看来,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环保,企业自建大气监测微站,在关注主要污染指数的同时,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在企业自律的同时给环境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