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力治理,河北省的大气环境明显好转,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图为碧水蓝天下的邢台七里河美景。
赵永辉摄
2017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在冬季不利的天气条件下,河北省的PM2.5平均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4%。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河北大力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种种努力:散乱污企业治理、燃煤锅炉拆除、劣质煤管控、强化督查执法……目前,这场“蓝天保卫战”仍在继续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北早现乡丰隆疃村村民祁四女去村里散步回来,坐在温暖的客厅里看电视。祁四女记得,原来村里常能看到冒黑烟的烟囱,空气总是灰蒙蒙的,还有呛人的煤烟味,房前屋后不是煤就是渣,刮起风来灰土满天飞。去年冬天煤改气之后,除了空气变好,村里的环境也好了。
“既干净还省事儿”。祁四女说,原来她一天到晚像个锅炉工,捣炭、掏灰、倒渣,一不小心就弄成了大花脸。现在,这些活儿都省了!
治理散煤推进清洁取暖
河北省政协调研结果显示,2015年河北全省采暖用煤5124万吨,占当年全部取暖总用能的89%。其中,农村冬季取暖散煤使用量3000多万吨,并且主要以分散燃煤小锅炉、小煤炉等为主,成为采暖季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保卫蓝天,必须进行散煤治理,这已成为河北干部群众的共识。
在麒麟店村村北的集中供热站,成排的空气能压缩机正在运转。村党支部书记刘军峰说:“这样的小型供热站村里建了3个,由企业出资建设维护,村民只需缴纳取暖费即可。”
“经过两年努力,现在保定市北部与北京接壤的9个县建成了禁煤区,66.6万户完成了清洁取暖改造。”保定市政府党组副书记肖占乐说。
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2017年共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53.7万户,保定市工程量约占河北省的四分之一。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保定市PM2.5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8%,下降率在京津冀传输通道“2+26”城市中排名第4。此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保定市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显著,同比下降率达到25.6%。这一数据与保定市控制燃煤污染有直接关系。
今年是河北省大规模推进清洁采暖的第一年。为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目前,河北省政府已成立了天然气应急保障中心,全力保障百姓生活、取暖用气。
企业停限产全力护“蓝”
与保定市控制燃煤污染不同,唐山市是河北省的钢铁大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中,唐山市在按计划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将管控的重点放在企业错峰生产上。
2017年12月13日,随着错峰生产措施的启动,昔日热浪袭人的河钢唐钢公司2#2000立方米高炉停炉。“通过2#高炉停产,河钢唐钢限产达到47.75万吨,超出政府下达的47.62万吨的任务。”该公司能源环保部副部长袁学军说。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在去年11月就完成了3座450立方米高炉停炉,限产产能58.14万吨,限产比例31.6%,减少污染物排放319吨。该公司董事长张震说:“守护蓝天,每个企业都有责任,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
《京津冀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石家庄、唐山、邯郸等重点城市要实施钢铁企业分类管理,按照污染物排放绩效水平,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按照这个方案,唐山市从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对全市钢铁行业实施错峰生产。
据唐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建业介绍,“唐山从2017年11月15日开始,全市35家钢铁企业全部启动错峰生产。现在来看,空气质量改善明显,自11月15日至12月31日,唐山市PM2.5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48.5%”。
进入采暖季后,河北燃煤量增加,大气污染物排放比非采暖季增加约30%。为了给采暖季腾出更多环境容量,河北要求重点行业企业实施错峰生产、错峰运输等措施。不仅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等8个列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实施错峰生产,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等未列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3个市也实施了错峰生产。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省列入错峰生产名单的企业多达5254家。
与此同时,河北省还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降尘、控车、增绿等各项措施,全方位降低污染物排放。
网格监管科学治霾
在保定市大气污染精准监测监督指挥中心内,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上显示着各色圆点,“颜色不同,所代表的空气质量等级也不同”。工作人员介绍说,每一个圆点,都对应着一套设置在保定城区的小微型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据保定市环保局局长肖宝元介绍,2016年保定市投资8777万元在市区布设微型空气监测站约900个,目前已经开通运行,对市区工地、企业、道路实现全覆盖精准监测。
为精准治霾,唐山市组建了大气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和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2017年4月份正式运行的超级站基于多种在线监测仪器来解析大气颗粒物中PM2.5的成分,为精准治霾提供科学依据。唐山市还整合了环保、公安、住建、国土等部门的10套监控系统,共同组成了唐山市精准治霾指挥中心。“为有效支撑指挥中心精细化监测,唐山市在全市建了594个网格化监测点位。”张建业介绍,这些监测点分别布设在建筑工地、交通要道、城中村、企业、搅拌站等地,实现了空气质量的精准监测。“一旦监测点空气质量出现异常,指挥中心内就会报警,在研判之后迅速下达相关应对指令”。据统计,指挥中心成立两个月就累计下达指令550条,发现查处各类大气污染问题529件。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指挥中心在河北8个传输通道城市已普遍成立。
“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在河北,治理大气污染形成了全面发力、协调联动、群策群力的攻坚态势。”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高建民介绍说。
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主任王晓利告诉记者,根据监测数据,从2013年至今,河北削减6000万吨钢铁、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产能。通过深度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了节能减排,2017年,全省各设区市PM2.5年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39.8%,超额完成“大气十条”任务。全省单位GDP能耗5年预计下降24.4%。
“河北大气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远没有到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高建民表示,在今后一段时间,河北将驰而不息打赢蓝天保卫战。今年将压减钢铁产能1000万吨以上、煤炭1062万吨、水泥100万吨、焦炭500万吨、平板玻璃500万重量箱、火电50万千瓦,同时编制实施蓝天保卫战3年作战计划和冬季清洁取暖3年规划,大力开展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行动,彻底整治散乱污企业,推进散煤和燃煤锅炉治理等。确保2018年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