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14日讯(记者 戚易斌)据“德国之声”网站报道,中国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已取得显著成效。报道援引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称,过去四年里中国城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降低32%,中国“正以创纪录的速度赢得对空气污染的战争”。
该研究以2013-2017年中国各地200多处每日监测数据为基础,发现过去四年PM2.5的数值平均下降32%。一些降幅最大的情况发生在人口最多的城市。北京的细颗粒物浓度下降35%,河北省会石家庄下降39%,保定下降38%。
“如此迅速地降低空气污染是史无前例的。”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格林斯通如此评价。他认为,若保持这一水平,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预期会比2013年增加2.4年。其中,北京居民的寿命将延长3.3年,石家庄居民为5.3年,保定居民4.5年。他还特别指出,这些预期寿命的增长出现在人口各年龄段,而不只是年轻人和老人。
格林斯通说,美国用了十余年、并付出经济严重衰退的代价,在制定1970年《清洁空气法案》后,才取得了类似的成功。
2013年9月,中国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此后,中国政府向多个城市派驻监察人员,以确保落实治污标准。
今年1月31日,中国环保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经过5年努力,我国“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大气十条”确定的45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按期完成。“中国特色大气污染防治新模式基本形成。”
3月5日,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上也表示,虽然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大气污染治理仍然在负重爬坡阶段而不是负重前行,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松懈。
黄润秋提出,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这三个结构的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