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站位,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以务实的作风、更严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干出成效,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大美襄阳的底色。
——市委书记李乐成
责任上肩 交出一份“好答卷”
踏着北街历经风霜的青石板,迎着临汉门扑面而来的穿堂风,在汉江边看大朵白云“落入”水中,蓝天碧水成一色。拿着相机记录襄阳的“高颜值”,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成了游客乐此不疲的享受。游客汪晨晨感叹:“我一直以为只有在青海湖边才能看到整片的白云倒映在水中,这样的美景襄阳也有!”
优良天数比例为90.3%!达标天数为28天!7月份襄阳市空气质量交出优秀答卷:“优”为9天,“良”为19天;单月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长3.2%。
7月份,市区(四个国控站点)PM10、PM2.5、SO2单月浓度均值分别为48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8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7.7%、25.7%、11.1%。臭氧8小时第90百分位下降11.5%。
这是一张令人欣喜的成绩单。在这背后,是襄阳市切实扛起大气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坚定背水一战、铁腕治污的决心,更是上下齐心、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的实效。
力度再加 力争襄阳“高颜值”
6月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主持召开全市大气污染集中强化整治工作任务交办会。他强调,各城区、开发区和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大气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空气环境质量在6月份得到较大幅度改善,为完成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夯实基础。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加快推进,以打硬仗的标准做工作,以打胜仗的目标抓落实,空气质量每天必争。
经过一个月努力,6月的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这证明我市集中强化整治工作的安排部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切实可行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6月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大气污染专项整治的起点。7月2日全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会,7月3日全市召开臭氧污染防治调度会,7月6日召开全市臭氧污染防治紧急会……
一个接一个的会议、一遍又一遍的大气污染防治现场调研,是襄阳市7月份再加措施、再加力度、再赶进度的决心,也是市委、市政府排除万难,狠抓落实,争取襄阳“高颜值”的信心。
措施落地 打出治污“组合拳”
空气质量指数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始终掌控在襄阳“蓝天卫士”的手中。
今年初,我市已建立了覆盖襄阳市区的180个高精度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并聘请专业公司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对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蓝天卫士”能第一时间捕捉,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寻找破解方案。
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示范区建设,在全市建立国控、省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及市级空气质量监测微站三级大气环境监管网格。上下联动,寓防于治,让污染源头无处遁形。
除了有科学数据的支撑,市大气办派出的四个巡查组如同“环保警察”,在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施工工地进行巡逻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现场交办处理。仅7月份四个巡查组就开展了70余次巡查,交办整改问题超过百件。
除此之外,市政府大气污染集中整治督查专班继续对“八大行动”开展强化督查。7月2日至7月7日,督查专班巡查南北工业园区的停产改造企业34家、错峰生产企业26家、露天喷涂集中路段2条等。面对问题,督查专班毫不留情,停工整改、交办督办、通报批评,并且依托报纸和电视进行现场曝光。仅7月份就下发督查整改交办函28份、督办函13份、全市通报1份,涉及建筑工地、交通道路、露天喷涂、餐饮油烟、商砼混拌站等多个行业。目前这项工作仍在继续,并将长久保持下去。
车多,人多,建设工地、拆迁工地、涉气企业星罗棋布。襄阳的决策层深深地知道,守护“襄阳蓝”一刻都不能停歇。事实上,推动空气质量提升,早已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住建、交通部门联合行动,一辆辆满载渣土的货车经过“全身沐浴”后,从施工工地里缓缓驶出,车后除了留下的水印外,看不到任何泥渍;主次干道上,洒水车来来回回不断洒水,城管部门人歇车不歇,路面长期保持湿润;市政保洁人员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忙碌在大街小巷,确保泥巴不上路、扬尘不上天……
保卫蓝天,我市上上下下早已拧成一股绳,区域联动、部门联动,每一项专项整治措施都落地落实,每一记治污“组合拳”都力拔千斤,永不言败。“虽然我市空气质量改善的被动局面得到扭转,取得阶段性成绩,但全市年度目标的完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副市长龙小红指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也是一场持久仗。下一步,各单位要保持政治站位高度不变,坚定决心,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举全市之力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